中山创新实施“全域规划”战略提升城市发展质量效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考察一个城市首先看规划,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中山市自然资源局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认真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规划纲要》,立足省委对中山的“三个定位”,提高谋划城市发展的格局和视野,坚持统筹规划、科学规划、系统规划为引领,开展国土规划专项整治,协同高效推动组团发展和市级产业平台建设,提升城市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我市重振虎威提供科学有力的规划支撑,不断增强我市在湾区城市群中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一、突出全域管控,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一是开展国土规划专项整治。全面梳理国土规划存在问题,推动国土规划政策的废、改、立工作,新出台25项国土规划政策,全面实施国土规划全程监管,重塑自然资源管理新格局。二是高标准做好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的过程管控、成果管控和质量管控,完成各类图斑调查22万余个,数据差错率仅0.03%,成果质量全省排名前列,为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提供详实准确的现状底数和底图基础。三是启动2035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出台《中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编制工作方案,有机整合2020版总规和土规、战略规划、组团规划、“多规合一”等工作成果,合理划定我市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工业用地保护红线等“四条控制线”,将适度增量定向用于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重大产业平台和民生发展,合理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
二、突出全局统筹,改革规划管理体制机制。一是改革规划管理体制。统一上收镇区规划编制权限,由市自然资源局统筹推进市、镇的城市土规、总规、控规、城市设计、村庄规划等规划编制,“正本溯源”高标准做好全局性、整体性的规划顶层设计。二是改革镇区自然资源管理体制。分片区创新组建5大组团分局,实行自上而下的垂直管理,以组团为单位统筹大片区规划和镇区产业布局,进一步强化自然资源的宏观调控和规范管理。三是出台《中山市国土空间规划统筹管理办法》,强化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对41个专项规划、详细规划的管控约束,确保各级各类规划协调一致。修订2019版《中山市国土空间规划技术标准与准则》,指导规划编制和规范规划审批。四是系统推进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基本完成翠亨新区、黄圃园、板芙园、民众园等产业平台控规调整。全年完成重点片区控规调整19个,在编在调控规215个,新启动控规调整项目31个。
三、突出核心区域,科学发挥规划最大效益。一是做好“东承西接”文章。从规划上全面融入大湾区、对接示范区,强化与深圳、广州等湾区城市的重大规划衔接,重点做好与周边城市的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等重大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二是完成《中山翠亨新区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和《中山翠亨科学城城市设计》,完善马鞍岛片区规划设计,规划“一轴、三心、九区、多廊”的空间结构,打造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环湾向东一线发展的主战场。三是落实“强心战略”,编制《中山市域组团发展规划》,发布《岐江新城提升规划》,重点打造集聚金融创新产业区域的总部经济区,强化中心城区首位度和主体功能,提升主城区的产业和公共服务的承载力和辐射力。四是完成《中山市金钟湖北片区城市设计及重点地区品质提升规划》,规划建设集生态、品质、活力于一体的849.6公顷大湾区公园城。开展一河两岸城市设计、中心组团城市设计,加强城市景观风貌塑造。四是《中山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通过省专家评审,完成《中山市综合交通规划(修编)》中间成果,开展中山站、中山北站综合交通枢纽方案详细设计,全力打造湾区西部综合交通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