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保障有力有效,江门局再创佳绩
2020年,江门市自然资源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加强党建引领,紧紧围绕DB电子游戏官网和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在“统筹保障”上重创新,在“推动发展”上当参谋,在“优化服务”上做文章,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在“保护修复”上出成效,攻坚克难,主动作为,完成各类考核任务970多项,多项工作得到上级部门的表扬和肯定,连续第二年在江门市直机关考核中荣获优秀等次。江门市自然资源系统分别有蓬江区自然资源局、鹤山市自然资源局、台山市林业局、恩平市林业局获年度考核优秀等次。
“强”统筹,要素高保障
在全省率先成立由市长挂帅的市自然资源统筹管理委员会,统筹全市各类建设用地规模指标调配使用,集中力量办大事,为推进疫情防控、“双百”工程、重大项目的加快实施,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新的成效。全年统筹安排建设用地规模5014.2亩,为疫情防控、重大产业和民生项目落地提供空间载体;统筹利用全市13014亩建设用地指标以及额外争取的1350亩林地指标,保障重点项目实施;统筹推进7500亩水田垦造工作,为全市重大项目建设、乡村振兴落实占补平衡和资金支持。成功促成市传染病院先行动工,使用防疫用地指标589亩保障了包括主营口罩带等疫情防护物资的鹤山市狮特龙实业有限公司以及相关企业的新增用地需求,这些企业为疫情防控作出突出贡献,收到国务院应对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物资保障小组发出的感谢信。为保障“开春高速”复工、黄茅海大桥开工起到了促进作用。
“善”谋划,发展高质量
围绕解决江门中心城区组团分散、产业平台多而小、产城之间交通联系弱、城市服务功能未能充分发挥等现实问题,于2020年1月谋划制定总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区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以强化区域快速通达、完善公共服务、产业平台提质增效和政策支撑等四大工程为抓手,力争三年内调动政府和社会投资约600亿元,拉动1000亿,确保“一年启动,三年见成效,五年基本完成”,实现做大做强江门中心城区的目标。市委主要领导于4月指导示范区建设启动仪式,全年统筹配置用地指标1487亩用于24项工程项目动工建设,拉动了项目库外的13个项目开工,累计完成投资91.85亿元,示范区也成功入选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省级试点。聚焦破局海洋经济,开展海岸带产业布局研究以及陆海统筹和海岸带保护开发利用规划研究,编制“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促成江门市政府、五邑大学、华立大学集团有限公司三方共建“广东华立海洋学院”和“江门市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研究院”,江门市自然资源局与五邑大学共建“江门市海洋创新发展中心”,促进政学研融合,提高海洋科技创新能力。积极协助引进海洋牧场项目,向上争取海工装备测试场和世界性海岛旅游集聚区布局江门并纳入上级的“十四五”规划,邀请专家学者为全市海洋经济把脉。
“优”服务,报批高效率
通过盘活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累计争取市级指标11788亩,“三旧”改造奖励523亩、拆旧复垦奖励203亩和“自然资源重大项目服务保障”专项奖励500亩,共获得指标13014亩,同比增长234%,全省排名第2。积极承接省委托下放的审批职权,实施“阳光审批”工程,全面推进用地用海用林并联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全年完成用地审批80宗,面积约9201亩;审批项目使用林地74宗,面积5633亩;审批项目用海23宗,用海总面积6644亩。深入推进“双百”行动,做好深茂铁路深圳至江门段、珠海至肇庆高铁江门至珠三角枢纽机场段、广州南沙港铁路、黄茅海跨海通道、粤西天然气主干管网阳江-江门干线(江门段)、国道G240与凤凰大道连接线(凤凰大道西延线)一期工程等6个自然资源重大项目服务保障,并获省专项奖励指标。启动珠海、江门、香港、澳门四地“政务服务+不动产登记跨城(境)办理”,推动四地不动产登记民生服务的深度融合。
“提”低效,产出高效益
加大低效用地盘活利用,促进土地“存量”转化为经济“增量”,全年处置批而未供土地处置面积40283亩,处置闲置土地面积1756亩,累计获得新增建设用地指标12502亩,有力保障全市发展用地需求。全力推进“三旧”改造,全市完成改造面积3905亩(其中“工改工”301.9亩),完成省下达任务的139.5%(其中“工改工”150.9%)。出台《江门市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和《江门市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政策指南》,选取4个村级工业园作为试点,全年启动850亩村级工业园连片改造。其中,康溪工业园通过探索“代建+返租”的模式,引入工业地产专业运营商万洋集团统一招商、运营和开发建设,开发强度提升近3倍,相当于就地新增3个工业园区,实现了低效产业用地的提质增效、聚人发展、固投拉动。
“重”保护,生态高颜值
合理安排“三生空间”(生态、生活、生产空间)结构比例,形成全市较为稳定的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约2595.97平方公里(包括陆域及海洋生态保护红线)。落实耕地保有面积315.33万亩,永久基本农田215.27万亩,均高于省的考核要求;完成矿山石场治理复绿面积94.42公顷,全市共投入资金3.4亿元建成省级绿色矿山23个,国家级绿色矿山5个,提前超额完成“十三五”绿色矿山建设任务。编制《江门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将自然保护地由原来的58个整合优化为51个;落实红树林保护修复和造林任务,利用省级专项资金3300万元,开展台山海岸线生态修复和重点海湾专项整治;完成森林碳汇工程1.03万亩,新建乡村绿化美化示范点5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