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电子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政务动态

榜样的力量④ | 铁翼巡山河 慧眼鉴初心——记新时代测绘先锋刘金沧

时间:2025-07-18 19:29:05 来源:本网 文号: 【字体: 【打印】

  编者按: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然资源工作重要论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结合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和“卓粤·自然”党建引领年度主题活动,DB电子游戏官网决定在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开展先进典型宣传活动,在厅微信公众号开设“榜样的力量”专栏,将陆续推送先进人物(集体)事迹报道,通过深度挖掘和宣传展现全省系统先进典型精神风貌与工作成果,讲好自然资源故事,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良好氛围,为推进自然资源事业高质量发展凝聚奋进力量。


  在南粤大地的测绘一线,有这样一位深耕十余载的“国土卫士”:他以无人机为“铁翼”,手持遥感数据作“慧眼”,在应急救灾现场蹚过齐腰洪水,在崇山峻岭间破解技术难题,用脚步丈量国土肌理,用创新推动行业突破。他就是广东省国土资源测绘院(下称“省测绘院”)高级工程师刘金沧,一位将青春镌刻在自然资源管理事业的新时代奋斗者。

  图片

  从兴趣到使命:遥感少年的山河情结

  早在高中时期,物理书上电磁波谱章节的拓展阅读内容引起了刘金沧对卫星遥感的注意,“我觉得是很先进前沿的技术。”高考填报志愿时,刘金沧凭借纯粹的兴趣和热爱报考了武汉大学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从此与测绘遥感结下了不解之缘。

  2010年,本科毕业证书墨迹未干,刘金沧又重返武汉大学测绘工程专业开启研究生学习。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参与“资源三号”卫星发射项目几何定标工作的经历,是刘金沧第一次将所学应用到重大项目的实践,也让他第一次感受到自己所从事的研究不仅“有趣”,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更有重大意义。

  2012年,苦学六年测绘遥感的刘金沧来到省测绘院航测遥感站,怀揣“以所学成就事业”的朴素想法,在测绘遥感事业上一钻就是十余年。

  提到在省测绘院十余年的职业生涯,从作业员到检查员、从项目负责到部门管理,刘金沧笑谈自己在航测遥感站九年“三进三出”。2020年,正值省测绘院“科技兴院”业务转型的关键时期,时任航测遥感站站长的刘金沧带领团队重新梳理业务和技术体系,推动业务由多点作战向重点聚焦转变,找准定位重新拓展,开启了部门发展的全新篇章。


  图片

  应急先锋:逆行的温度与使命

  2008年,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汶川地震救灾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以无人机遥感为主的应急测绘技术在抢险救灾工作中作用日益突出。2010年,广东省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卫星定位与低空遥感技术研究中心”,以无人机遥感为核心的应急测绘保障体系建设起步成势。同年6月,无人机应急测绘保障组顺势而生。

  在刘金沧的字典里,“应急测绘”从来不是冰冷的技术指令,而是承载着千钧重量与滚烫温度的政治使命。十余年来,刘金沧带领无人机应急测绘保障组先后在20余次应急测绘保障活动中冲锋在前,包括洪涝灾害、地质灾害、台风灾害、生物灾害、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监测等多个领域,以测绘人的“逆行”身姿在断壁残垣间架设起生命的信息桥梁。

  2024年4月21日,广东韶关江湾镇遭遇罕见地质灾害,唯一的生命通道多处塌方,内部通信断绝,救援专家失联,内部受灾情况难以评估,数千群众的生命悬于一线。当各方救援力量被洪水阻隔于外,无人机应急测绘保障组闻令而动,刘金沧带领团队逆流而上,使用无人机快速获取灾区14平方千米影像和三维模型,紧急统计道路房屋桥梁等受损情况,为被困的几万条生命打开一道数字天眼。

  “凌晨一点钟接到指令的时候,大家都还在睡梦中。”刘金沧回忆,团队在一小时内从各地汇聚集结完毕,“只要一声令下,不管是正在测区作业还是在外休假,没有一个人说不去、没法去的。”

  暴雨如注,江湾连通外界的唯一一条超过20公里长的县道多处滑坡,路面的水涨到半腰高,车辆寸步难行。时间就是生命,为了尽量靠近受灾最严重的区域,刘金沧果断决定下车步行,团队分组探路,徒步蹚水摸索出通往灾区深处的通道。当天下午,无人机应急测绘保障组成功获取灾区受灾情况数据,为现场省市县各级领导科学部署与精准施救提供了十分宝贵的数据支撑。


  图片

2024年4月22日,刘金沧和团队成员蹚水勘察现场工作。


  从第一天凌晨抵达到第二天凌晨初步完成数据获取、分析,大家身上的雨水是湿了干、干了湿。整个响应过程的60余小时内,有的队员仅休息6个小时。刘金沧感慨道:“测绘人有不怕苦不怕累、冲锋在前、享乐在后的测绘精神,能在大灾大难面前勇挑大梁。”

  同年“五一”,假期被梅州梅大高速的塌方警报打断。刘金沧即刻返岗,带头加班制作精准影像底图与三维模型,为抢险决策提供即时“战场沙盘”。6月,梅州再遭特大暴雨,平远县泗水镇沦为孤岛。指令一到,他率领团队火速赶赴,73平方千米的无人机影像数据及时送达指挥部,为打通生命通道指明方向。7月,湖南郴州资兴告急,作为应急管理部减灾中心机制建设单位的技术骨干,他组织跨省驰援,118平方千米灾区影像为异地重建铺下第一块数字基石。


  图片

2020年12月21日,刘金沧在云浮新兴执行应急测绘任务。


  每一次出发都是与未知危险的短兵相接,每一次数据的背后都是测绘人无声的誓言。刘金沧带领无人机应急测绘保障组以技术为盾,在灾难的混沌中凿开信息的通道。

  创新求索:以科技之光照亮防灾前路

  测绘遥感的力量,更在于未雨绸缪。如何从灾后救援向灾前预防转变,把测绘技术融入到为防灾减灾工作大局中,是刘金沧一直以来不断求索的问题。

  广东省人口密集、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地质灾害隐患具有小型化、隐秘性高的特点,一旦发灾损失巨大。面对广东植被茂密、隐患点隐蔽等不利条件,刘金沧带领团队创新性地在广东开展典型地质灾害隐患综合遥感早期识别,运用InSAR、LiDAR与光学遥感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识别疑似地灾隐患点,为全省做好地质灾害隐患“体检”,将防灾减灾的关口前移。

  为了在台风中抢抓防灾救灾的“黄金窗口期”,刘金沧牵头构建了广东省台风登陆前后SAR卫星主动监测工作机制,在台风登陆过程中调度SAR卫星主动拍摄重点区域影像并快速开展道路、房屋、耕地等区域水淹灾损分析,为相关部门提供测绘分析数据。这套机制在“泰利”“苏拉”等台风登陆过程中得到了实战应用。

  此外,他还带头充分发挥测绘地理信息数据优势,整合防火专题要素构建省际边界三维数据底座,制作森林重点火险区火情早期处理专题图,形成一套重点火险区森林防火数据建设技术体系,为全省林业防火工作多上了一道“保险”。基于多源遥感影像技术,他也致力于松材线虫病监测技术研究,形成一套林业病害精准发现与监测监管技术体系。

  十多年来,刘金沧始终扎根生产科研最前沿,主持或参与项目超百项。他不仅是技术的应用者,更是创新的推动者。为解决生产瓶颈,他主导研发了10余款实用软件工具,获得国家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1项,让项目效率插上科技的翅膀。他还主持或参与起草行业标准2项,将广东测绘的实践经验,凝练成可推广、可复制的智慧结晶。

  聚沙成塔:同心致远共铸荣光

  “他是指挥若定的‘将’,也是和我们并肩作战的‘兵’。”在无人机机长陈勇明眼里,刘金沧是一位“让人安心、令人信服、值得追随”的好领导、好战友。

  应急测绘是团体战。作为团队带头人,刘金沧在团队凝聚和人才培养上有自己的一套管理思路。他结合人才结构、业务结构,以业务目标为导向构建起应急测绘保障的人才梯队,集中高学历人才力量开展重点攻关,定期研讨技术难点,形成“有课题、有推进、有跟进、有落实”的机制,让老将“掌罗盘”,中青“扛大梁”,青年“练翅膀”。对刘金沧来说,“每个人都是团队的一分子,只是角色分工不同”。

  技术骨干陆迪雄回忆,在每次的应急响应中,刘金沧深度参与到团队的数据处理分析、影像制作等工作当中,和大家一起埋头苦干,“没有领导的架子,一心只有应急响应任务。”


  图片

2024年4月21日凌晨1点,刘金沧和团队成员仍在内业准备灾前工作底图。


  十年磨一剑,砺得梅花香。2024年,他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自然资源部联合授予“全国自然资源系统先进个人”称号;2025年,被省直机关工委授予“广东省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22年,荣获“广东省应急救援先进个人”。他带领的无人机应急测绘保障组,更是集体荣誉的标杆:2021年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状”,2024年荣膺中华全国总工会“工人先锋号”,2019年、2023年两度获评“广东省直机关青年文明号”。这些熠熠生辉的奖章与称号,是对他和团队十年如一日坚守初心、勇担使命、矢志创新的最佳注脚。

  刘金沧常说,自己只是站在单位与时代的肩膀上,“取得这么多成绩,离不开单位领导班子的高瞻远瞩和大力支持。”乘着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升级的东风,刘金沧在个人成长与单位发展同频共振的征途上越走越坚实。

  从应急救灾的生死时速,到科技防灾的前瞻布局;从破解行业难题的技术攻坚,到服务管理需求的创新实践——刘金沧带领团队用“铁翼”丈量山河,用“慧眼”透视风险,用行动诠释了新时代自然资源人的精神内核:于无人处耕耘,在危急时担当,以创新致广大,用匠心守寸土。在守护自然资源、筑牢安全屏障的壮阔征程上,刘金沧与万千广东自然资源工作者一同,以科技为笔,以山河为卷,正奋力书写着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使命的崭新篇章。


太阳城娱乐 365bet(中文)官方网站 bwin·必赢中国官网 皇冠体育 九游体育 世界杯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