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见证丨十年聚力谋新篇 改革赋能再跨越—清远市“总对总·清易登”不动产登记服务品牌实践与创新成效纪实
一、创建背景与目标
在不动产登记十周年的重要节点上,清远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引领,依托党支部的坚强领导,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放管服”改革要求和优化营商环境各项举措,率先探索“即来即办不动产登记+金融服务”总对总模式,持续推动不动产登记与金融服务深度融合,打造“总对总·清易登”不动产登记服务品牌。中心以流程再造、数据共享和智能化服务为突破口,全面提升服务效能通过省级自然资源部门与金融机构的统筹部署,以数据互通、流程精简为抓手,推动不动产登记服务从“传统线下”向“智慧线上”转型,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了更加高效、便捷、安全的政务服务,取得了显著成效,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地方实际、具有示范效应的发展路径。
二、经验做法与创新举措
一是构建全流程在线办理新体系。为解决传统不动产登记及金融服务中程序繁琐、办理周期长、群众重复跑动等痛点,中心在DB电子和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的指导下,紧密对接“广东省不动产登记金融服务系统”,以省级平台为纽带,打通登记信息与金融业务数据,实现线上查册、预审、审批、登簿及电子证照推送等环节无缝衔接。通过构建“一窗受理、全程在线”的办事新模式,形成了总对总模式的鲜明特色,真正让群众和企业感受到“即来即办”的高效便捷。
二是延伸服务窗口聚焦民众需求。中心充分利用全市各级银行网点作为不动产登记服务的延伸窗口,全省首批打造“登银合作”模式,办事群众在银行办理贷款业务时,可一并提交不动产抵押预告登记及变更登记申请材料。在窗口延伸的便民举措加持下,企业和群众只用跑一次银行窗口,就可高效办成赎楼、解押、交易、完税、过户、贷款、抵押“七件事”,极大地减轻了买卖双方的资金压力和时间成本。
三是登记流程再造与精细管理。中心对全市200余项业务场景进行了全面梳理,重新设计并优化流程,实现材料精简60%。在业务办理过程中,通过线上审核与电子证照推送,大幅压缩办理周期,从最初的法定30个工作日缩减到如今的1天甚至1小时内办结。同时,利用系统化的预审与数据校验,确保业务办理既高效又精准。
三、品牌工作成效与亮点
一是全市互通,形成“三个100%”。目前,全市八县(市、区)所有不动产登记机构均已接入“不动产登记+金融服务”系统;全市26家银行均与中心签订了合作协议,330个金融网点实现了联动服务;所有不动产抵押登记业务均实现线上办理(历史遗留案件除外),充分展现了系统覆盖的全面性和业务办理的便捷性。
二是实现“五大减少”。减少办理时限,不动产登记业务办理时间由原来7天(查册、申请办理时间),抵押登记时限由7天压缩至半天,企业专窗最快1小时办结,实现即来即办,提速85%;减少跑腿次数,群众实现“零跑腿”,年均减少往返超上万人次;减少上传材料,申请材料进一步精简60%,年均为企业减少提交材料分数超2万份;减少成本投入,依托省级统一平台实现“零成本”复用,各地各级不动产登记机构和各中小微银行无须投入经费、拉专线、开发系统、购买硬件,直接拿来即用,安全有保障;减少窗口人流压力,服务大厅实际人流减少30%,群众等候时间缩短70%,有效缓解了业务高峰期的拥堵问题。
三是智能化和数字化服务。中心创新引入电子签名、一码通和省统一线上支付等先进技术,实现了从业务申请到证照发放全流程电子化办理。通过这一系列措施,群众和企业不仅能随时查询办事进度,还能在线缴税缴费、实现税费同缴、领取电子票据,大大提升了用户体验和服务效率。同时,跨部门、跨地区的数据共享使得异地办理、复合型业务“一次办”成为可能,为市场主体提供了更具针对性和高效的服务。
四、未来展望
当前,清远市“不动产登记+金融服务”“总对总·清易登”服务品牌已基本形成规模效应,展示了优化服务、压缩时限、降本增效的显著成效。站在不动产登记十周年的新起点,2025年清远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将持续深化“总对总”模式应用,拓展“互联网+不动产登记”、“零跑动‘网购式’不动产登记服务”等场景,探索区块链与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推动“无感登记”智慧服务体系建设。通过技术创新与制度完善双轮驱动,进一步降低群众企业办事成本,为全国优化营商环境贡献更具示范意义的“清远样本”。